世界知识产权组织:中国首次进入创新领袖国家群体|中国发展
- 时间:
- 浏览:32
以体制改革为创新注入动力(评论员观察)
近日 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 ,中国的全球排名上升5位 ,位列第十七名 ,首次进入创新领袖国家群体 ,也成为现今唯一跨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0的中等收入国家 。这样的进步 ,正来自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出的创新活力 。
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 ,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 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 ,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。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带来的改变 ,从一些细节中就可以看得出来:曾经 ,一台价值数百万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就能难倒一家科技公司:因为只用一次 ,自己买不划算 ,不买又没法完成科研任务 。如今 ,只要花几百元测试服务费 ,就能享受大学实验室提供的专业服务 。这样的便利 ,源自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加快向社会开放的改革举措 。事实证明 ,体制建立了、机制理顺了 ,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。
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改革 ,正为创新注入源源动力 。科技创新很像多米诺骨牌 ,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堵点 ,投入的要素之间就会产生断点 ,难以催生出理想的科技产出 。一位农业科研人员多年从事蜂产品安全研究 ,贡献很大 ,但由于发表论文少 ,正高职称迟迟评不上 ,无奈之下告别深耕多年的领域 ,“转行”做起并不擅长的蜂基因克隆 ,仅仅因为该领域发论文机会多 。当下 ,除了科研绩效、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令人惋惜的挤出效应 ,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、知识产权保护、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当中 ,短板和痛点也不在少数 。当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要素 ,如何促成各要素发生化学反应 ,释放蕴藏其中的活力 ,考验改革担当、急需变革智慧 。
改革科技体制 ,说到底就是为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,其中包括由法律法规建立的硬环境 ,也包含培育科技文化、厚植创新土壤形成的软环境 。从2013年到2017年 ,我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68.3万件 ,年均增长19.4% ,民事一审案件年均结案率达94.24% 。司法资源高效运行 ,为创新兜底、为创意撑腰 ,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 。近日 ,《关于深化项目评审、人才评价、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》印发 ,关于优化科研管理、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措施出台 ,这些改革直击痛点、疏解焦虑 ,进一步解放了科技生产力 。而今年5月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》 ,旨在营造诚实守信、追求真理的社会氛围 ,为建设科技强国培育文化基因 。紧锣密鼓的改革鼓点 ,意在打通体制机制的“任督二脉” ,实现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 。
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,有人评价40年来中国发展的最大成就 ,就是在制度层面蹚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 ,摸索出一套后来居上的方法 。科技体制改革 ,无疑是制度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,更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 。技术可以复制、经验可以学习 ,而知识生产的体制和机制却不可能直接移植而来 。只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,才能助力重大核心技术攻关 ,把科技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。
1985年 ,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。交易会历时25天 ,实现交易额80亿元 ,人们第一次见识到技术成果市场化改革的威力 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,“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 ,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” 。将体制改革推向纵深 ,我们将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点燃最热的那一把火 。
责任编辑:孙剑嵩